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 学习园地 | 项目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走近宋庆龄 | 联系方式 | ENGLISH


每日学习
每日学习

教育品牌
宋庆龄幼儿园
和平天使幼儿园
 
每日学习
【每日学习】文化润泽的儿童培育观(二)
时间:2021/4/25 访问次数:1040

用戏剧点燃儿童的想象力

 

一部优秀的儿童剧,会在孩子们内心埋下一颗种子,滋润千千万万小观众的心田。一部剧催生的教育效应并不一定在当时就能发生,或许在若干月、若干年之后被想起被感悟,或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1946年,宋庆龄在上海表示,要通过“戏剧培育下一代”,希望中国有一个专为儿童演戏的剧团。她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养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1947年4月10日,宋庆龄站在缔造国家未来的高度以寓教于乐的儿童教育理念为宗旨,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公益性、教育性的专业儿童艺术剧院——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1957年,剧团更名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从人才培养到剧团体制,从剧目建设到剧场筹建,宋庆龄都亲自过问并发表过意见。时任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任德耀曾说过:“孙夫人在上海创办了儿童福利站,免费为贫苦儿童治病,供给药品,教他们识字,对特别贫困的孩子,给予粮食、衣服的救济,但是她认为这样还不够,还要给他们精神食粮。于是要办个儿童剧团,演戏给孩子们看,让他们在舞台上看到未来,摆脱愚昧。”“我仰慕宋庆龄的崇高威望,我敬佩她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关键时刻为人民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但当时我的思想很朦胧,还不懂得她创办儿童剧团的意义,但当我看到孩子们看戏的情况,看到他们如饥似渴的表情时,我悄悄理解了精神食粮这几个字的含义以及精神食粮的重要。”
开始,儿童剧团没有自己的演员,演员全部由上海实验戏剧学校的学生担任。第一个上演的是儿童剧《表》(导演张石流),这部戏根据苏联小说改编而来,内容描写了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拯救、教育流浪儿的故事。于1947年4月10日在兰心大戏院隆重公演,这次演出宣告剧团正式成立。本次演出以募捐为目的,连演四场,票价很贵,分别是法币五千、八千和一万元,并出售一部分没有固定票价的荣誉券,所有收入纳入日后为上海贫民区及各中小学校演出和免费招待贫苦儿童之用。宋庆龄对剧团创办人张石流和任德耀说,“这四场,主要是募捐。募点钱,好把戏送到贫民区,演给那里的孩子看,不卖票,他们买不起票。他们的生活是苦涩的,他们最需要看戏。”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被这部写流浪儿命运的戏剧深深感动,他们笑了,也哭了,很多孩子看完戏后不肯离去,他们的心灵被儿童戏剧艺术点燃了,他们思考,他们感叹,黑暗的生活中燃起了小小的火花。沪上报刊将儿童剧团誉为“迎着朝阳的小舟”。同年10月,剧团还公演了自己创作的新剧《小马戏班》(编剧、导演张石流),演员主要是育才学校戏剧组的同学。到该年年底,儿童剧团已经为上海近1.5万名小观众免费演出。
宋庆龄要求剧院“要写有益于孩子们思想品德教育的剧本,要他们讲礼貌,不要说粗话,不要抽烟,不要打架”。据此,儿童艺术剧院编演了儿童剧《小伙伴之歌》,将《小学生守则》里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小故事,教育小朋友们遵守规则、讲究卫生。他们在眉山县万盛乡演出之后,一时之间,街上供销社的牙刷都脱销,全卖光了。原来孩子们看了《小伙伴之歌》后,都爱上刷牙了。还有儿童剧《消灭病菌》,教育小朋友们要讲究卫生。这部戏还得到毛主席的称赞。这就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教育方式,运用戏剧艺术的魅力,通过美的力量,与孩子发生共鸣,从而产生改变习性的动力,产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当时邀请儿童剧团去演出的单位很多,而剧团没有自己的固定演员,无法满足更多孩子看戏的愿望,于是剧团决定组织自己的演出队伍。1948年春,在乍浦路第三儿童福利站,开办了“儿童戏剧训练班”,从贫民区招收了10多名贫苦儿童,有的还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孩子们在这里既是学员,又是演员,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和排练相结合,边学边演。
他们不仅送戏到农村和市区学校免费演出,还到那里做“小先生”,教学生们扭秧歌,排演秧歌舞,准备迎接上海解放。宋庆龄认为,参加儿童剧团的孩子们,可以得到两方面的益处:一是通过演出学会了舞台管理和表演技能;二是在戏剧、歌唱和舞蹈中的这种集体合作,使儿童们学会如何一起工作和懂得艺术的价值。这些都对孩子们终身有益,否则“这些小生命是会由于缺少生活的乐趣而感到空虚的”, 1950年4月,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报告这样总结儿童剧团工作,“透过儿童剧团,把文化传播给没有文化的人,使他们建立自己的文化……儿童剧团用艺术的形式——歌曲、舞蹈与戏剧——表达人民的思想和要求”。
“文革”时期,“四人帮”横行了10年,儿童剧被耽搁了10年。“文革”过后,依然有人曲解儿童剧,认为“搞话剧的是傻子,搞儿童剧的是傻子中的傻子”,有些演员主张儿童艺术剧院也可以演成人戏,还有长期搞儿童剧的演员被调走改行了……宋庆龄十分担忧,她写信重申了剧院为儿童服务的宗旨,让秘书张珏传送给儿童艺术剧院。
宋庆龄并不是具体从事儿童戏剧工作的专家,不过从她发表的有关儿童戏剧的见解,以及对建设儿童剧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已经比较系统地形成了独有的儿童戏剧观。大体上涉及儿童戏剧的功能、机制、形态等范畴。研究她的儿童戏剧观,对于认识她的伟大人格,对于促进当代儿童戏剧事业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她这样解释自己创办儿童艺术剧院的初衷,一是“通过儿童典型形象,感染儿童,使他们有文娱生活并寓教育于文娱之中”;二是“通过戏剧培育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三是“通过儿童剧团,把文化传播给没有文化的人,使他们建立自己的文化,这一工作也是在普及的基础上进行的”,表达了她对文化育人、戏剧育人、艺术育人的期盼。她明确反对儿童戏剧领域内的几种常见倾向:既不重视对艺术形象的塑造,也不顾及娱乐性,热衷抽象的说教;不考虑儿童观众独特的审美程序,缺乏娱乐性的成人化倾向;片面追求娱乐性,忽视作品的教育意义;虽追求教育作用和娱乐性却忽略了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她以综合艺术的眼光来要求儿童剧,对于组成儿童剧的诸多艺术成分从不忽略。1979年春,86岁高龄时,宋庆龄观看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儿童剧《童心》后,撰写了《我看〈童心〉》一文,在《人民日报》刊载。在文章里,她除了阐述作品的教育意义外,还从戏剧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对这出戏作出了分析评论,甚至还具体谈及舞台工作人员换景的熟练,这篇剧评几乎提及了组成儿童剧的各种艺术成分。
宋庆龄曾提出“我们要有成百个儿童剧团”,体现了对儿童戏剧事业的关怀和抱负。对于其他儿童剧团,比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她也同样倾注过拳拳爱心。在世界现代史上,一位领袖人物对儿童戏剧事业付出如此之多的心血,也许是绝无仅有的。

 

文章摘录自《为国树人 缔造未来》,中国中福会出版社,沈媛媛编著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