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 学习园地 | 项目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走近宋庆龄 | 联系方式 | ENGLISH


每日学习
每日学习

教育品牌
宋庆龄幼儿园
和平天使幼儿园
 
每日学习
【每日学习】博爱精神的儿童仁育观(一)
时间:2021/4/20 访问次数:815
博大、深沉、炽热、温馨——超越母性的博爱精神
 
宋庆龄非常热爱儿童、重视儿童,反复强调"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她把儿童奉为人类的至宝,也确实是这么行动的。宋庆龄自己没有孩子,却如慈母一般关心中国的每一个孩子。她呼吁国际社会把"对中国的同情心表现在帮助和保存中国未来的有生力量的行动中","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保存下来,并成为未来的自由的人""在任何进行着为实现一个自由的新中国而战斗的地方,进行救济战灾儿童的工作"。这些战灾儿童,有的是战士遗孤,有的是平民子女,有的是难民后代。宋庆龄通过各种渠道为孩子们成长提供条件,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他们。
在战争年代,她设法从断垣残壁下,街头巷角里,以及饥饿寒冷的乡村中,把那些被遗忘的孩子找出来,给予这些幼小的身体和心灵以他们所迫切需要的东西。她呼吁"中国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为了拯救数以万计的战灾儿童,她与她创办的机构筹措善款、设立专项基金,为那些因为炮火战乱失去父母的儿童们提供食品、衣服,给予他们最基本的物质帮助。她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创立三所儿童福利站,都设在劳动人民比较集中的地区,免费为邻近的儿童提供文化、医疗和营养补充。每个儿童福利站以 1-2 幢铁皮活动房子为基地,面积 100多平方米内设儿童保健站、识字班和图书室。保健站负责母亲和儿童的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并发放营养品。还设立营养站定期将中国福利基金会募集到的各种救济物资包括牛奶、猪油、维生素、大米、面粉等营养品食品衣服、鞋袜、毯子、牙刷、肥皂、毛巾等日用品还有铅笔、纸张等各类文具发放给附近贫苦儿童和福利站的儿童们补充儿童营养不足给了他们迫切需要的救助。
为使他们树立起缔造未来的理想、信念、勇气,教给他们能缔造未来的知识与才能在儿童福利站里儿童们不仅获得营养品、食品和医疗补助更重要的是学习文化和爱国、救国的道理。在这里识字班通过"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学文化尽可能利用少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经济、有效、迅速地开展扫盲工作让更多的儿童从中受益。"小先生"们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小先生"团,在这个集体中讨论时事、学习民主活动和开展文娱活动。依靠他们逐步把成千的失学儿童组织到识字班中不仅在福利站附近的学校、里弄、天井、阁楼、晒台甚至坟场、房前屋后的空地等都成了失学的苦孩子们识字读书的课堂。"小先生"们还在家里教他们不识字的父母和邻居等成年人。宋庆龄认为这项工作也让"小先生"们获得成长"可使儿童负起社会责任爱护和改进他们周围的环境"并且"训练许多未来的领袖——那些关注并实行改善全国同胞生活标准工作纲领的人"。
为了募集儿童福利基金宋庆龄不停地给海外的团体和朋友写信不厌其烦地解释这项工作的意义。而且不论捐助多少宋庆龄都要亲笔回信向提供捐赠的人们表示感谢并负责任地说明他们捐出的款物用到了什么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写给一些海外朋友的信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字句: "感谢你捐助5美元此款为上海儿童工作购买了纸、铅笔和橡皮。"为了感谢美国一所社区学校捐赠的5本图书宋庆龄甚至分别给捐赠者和传递者写了感谢信。她告诉捐赠者她已将这5本儿童书籍转给设在上海的3所儿童福利站供儿童阅读。
她的心里不仅装着自己国家的少年儿童还牵挂着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们,不因地域、肤色、家庭而不同。1952年宋庆龄结束维也纳保卫儿童会议归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我们有大量的爱,可以分散给远方那些仍在苦痛中生活的儿童;在我们献身于争取和平和斗争中我们可以向各个国家的父母伸手因我确信世界上所有人民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使我们的儿童能享受和平与丰满的生活"。她深信,在关心爱护儿童这一点上可以得到全世界“相互谅解的奇迹"。
宋庆龄为亿万少年儿童倾注了她毕生的心力。但她对孩子的爱不仅是出于通常意义上的伟大的母性之爱她的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家庭结构不是血缘维系而是出于对国家、民族以至人类社会璀璨未来的关切和信念。她爱幼小的树苗是因为它将成长为绿萌如盖的大树和栋梁之材她爱亿万的孩子是因为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代表着未来。因此她的爱不但是无限真挚的而且是永不枯竭的。当选为国家副主席时中国福利基金会所属单位的孩子们给她发来贺电在回电中她对孩子们动情地说"我没有一天不在想念你们"。
 
文章摘录自《为国树人 缔造未来》,中国中福会出版社,沈媛媛编著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