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 学习园地 | 项目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走近宋庆龄 | 联系方式 | ENGLISH


每日学习
每日学习

教育品牌
宋庆龄幼儿园
和平天使幼儿园
 
每日学习
【每日学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陆士桢《谈谈宋庆龄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0/3/25 访问次数:1572

  宋庆龄一生关注儿童,她是一个教育家,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不仅成体系,而且具有明确的认识论基础,她关于教育方面的诸多论述与亲身实践构成了我国现当代教育史上一份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我认为,宋庆龄基金会应该对此问题投入力量进行深入研究。

  纵观人类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家通常由两类人士组成,一类是哲学家,像杜威;一类是教育实践者,如苏霍姆里斯基。与这两类人都不同,宋庆龄的教育思想是伴随着现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革和思想解放宏大潮流,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一种的探索与凝练。宋庆龄的教育思想有三个突出组成部分,或称之为三个特点。

  第一,作为一个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宋庆龄先生对于儿童的社会本质属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宋庆龄先生具有一般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不同的思辨视野和认识高度,这种高度集中表现在她对于儿童社会本质属性的分析和界定上。她对于教育本质的阐述,如“缔造未来”、“为国树人”等体现着一种进步积极的儿童观,这也使她能够跨越教育本身去认识孩子,去解读教育。儿童是什么?一个最重要的认知视角就是儿童与社会的关系,即儿童的社会属性。在原始社会以及后来一段很长时间里,儿童就是成人和社会的补充,青少年就是一个成人礼仪式。成人礼简单,但却具有现代一个人立人的很多要素,如图腾教育背后的社会价值、信仰的传承,与原生家庭隔离体现的社会意义上的独立,部落盛大仪式意涵着的成人社会的承认等等,其本质上就是从儿童到有用的人的教育及实现。后来,才有儿童是人,儿童需要尊重,;也需要被保护,需要教育,需要发展等认知的出现。宋庆龄先生对于儿童的社会属性的解读和认知明晰且深刻。

  第二,宋庆龄先生对于儿童人本属性有着特别透彻理解。她具有多年的民主党派的社会身份,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使她能够更广泛地吸纳各流派、各学科的特点和视角,她对孩子的看法,在对其社会属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更多了一些人性、母性、人类共通的情感性。她明确提出“珍视每一个人”,教育是“开启钥匙”等思想;她坚守儿童福利观,举办儿童救助站,倡导教儿童识字,充分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她坚守儿童的主体性,始终倡导“尊重儿童”,推进“小先生”活动,给予孩子社会参与和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机会和权利。在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教育是唤醒,是对人的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一个人的生命力的唤醒;教育是引领,孩子需要在成人社会的引领下适应社会;教育是服务,成人要为成儿童长发展提供包括综合服务在内的一切可能的条件。宋庆龄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这种进步社会观和儿童权利观的高度统一。

  第三,宋庆龄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导性。她积极宣传,传播科学的教育观,而且身体力行,亲自创办教育及儿童福利机构,多次到学校、校外机构检查指导,深入研究。她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一整套指导思想和实践运行方略,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倡导的一些基本思想和实践行为,如要培养承担未来社会责任的社会人;发展权是儿童最重要的权利,要特别重视满足儿童自我的发展权利;儿童教育要纳入国家福利;幼儿园必须重视基础建设,重视儿童健康;要建设“充满爱,有原则、有意义”的家庭;培育儿童早期的“权属”意识;倡导支持性的,情感互动的游戏等等,不仅仅体现出对于教育本质、核心和内容形式的全面分析建构,而且具有强大的延续性,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深入研究宋庆龄的教育思想,是全面继承发扬宋庆龄精神的需要,更是新时代落实中央教育大会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我认为应纳入宋庆龄基金会总体工作部署,要整合海内外社会力量,对于宋庆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给予科学的归纳和解释。(作者:陆士桢  供稿:理事处)

 

文章来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官网——理事有话说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