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 学习园地 | 项目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走近宋庆龄 | 联系方式 | ENGLISH


每日学习
每日学习

教育品牌
宋庆龄幼儿园
和平天使幼儿园
 
每日学习
【每日学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田培培《缔造未来“的事业——宋庆龄予儿童艺术教育者的省与思》
时间:2020/3/19 访问次数:1602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宋庆龄的政治活动和革命实践遍及这个世纪的大半岁月,其中,少年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成长,是宋庆龄投入精力、倾注心血最多之所在。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苦难时期,亦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的目光始终关注这一特殊人群,正如她曾说的,”我的一生是和少年儿童联系在一起的“。细数宋庆龄所发表的讲话和撰写的文章内容,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论及教育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她一生中为少年儿童留下的箴言和始终坚持的理念,特别是在青少儿舞蹈艺术创作与教育教学这部分,已成为我工作的重要导引。而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作为其思想和期望的延续,我以一名理事的身份参与其中,深受感染和激励,也增加了我在青少儿艺术相关工作中的信念。

  一、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赤诚与责任

  1995年宋庆龄给全国父母、教育工作者和儿童保育工作者发出一封公开信,讲到”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充满对儿童真诚的爱来对待儿童工作。“回顾她的生平,无处不是她在少儿教育中的一腔赤诚与充盈的责任心。抗战时期宋庆龄担负着领导保卫中国同盟的任务,将儿童工作列为三项主要任务之一,她发起的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开展战灾儿童服务运动,通过向国际募集基金,在全国各地设立儿童救护和福利机构等事件,无不鼓舞着当今儿童教育工作者们,并让继往的后辈真正认识到每一个儿童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自身的责任与重担,无论在相关的理论还是实践工作中,都应把儿童的身心利益放于首位。

  虽然如今优越的大环境让中国的少年儿童有了幸福成长的沃土,但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公平公正等问题,尤其在青少儿艺术教育范畴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青少儿艺术教育地区差异性大、师资培养与社会需求人才脱节、艺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开展尚处初探阶段,边缘贫困地域相关师资匮乏,这都是中国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迫切关注的,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回想起2008年四川5.12地震后的第一时间,我带领学生前往北川救灾区先后六个多月,帮扶30余名劫后余生的羌族学生,以舞蹈特长考入大学,指导他们表演的舞蹈作品《废墟上的赞歌》,登上当年CCTV舞蹈大赛,获得优秀表演奖,目前多数学生都在为家乡的舞蹈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历经这一事件,至今依然时刻让我保持一颗师者的仁心和责任心,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这一事业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真诚的热爱。正如同宋庆龄先生说的:“对儿童要恪守我们的天职是我们的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

  二、青少儿文化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中国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就排除万难开辟中国少年儿童文化教育和福利工作,创办了3所儿童福利站和儿童剧团,这是中国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雏形。1950年,她将中国福利会的工作重点转为妇女儿童福利和儿童教育,在“儿童保健、儿童教养、儿童戏剧、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和儿童读物的出版等方面,开展了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和科学研究。除此之外,宋庆龄还以上海为试验基地,在女工集中的区域建立妇婴保健网、模范托儿所和托婴所,建立儿童文化站、平民识字班及儿童课外文娱活动机构”,以此为儿童文化工作开辟一条道路。1953年,宋庆龄在儿童福利站的基础上创办了少年宫。这是我国最早的少年宫之一。上海儿童剧团发展成为我国第一个儿童艺术剧院,期间创作的《马兰花》《小足球队》《童心》等儿童剧目曾多次获奖。她关怀下的少年宫,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到那里参加科技、文学、音乐、绘画、书法、文娱和体育等活动,使儿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训练。

  彼时,解放初期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还未能及时关注与认识到青少儿的成长与学习,宋庆龄却走在了社会的前端,不断呼吁、力行对少儿的教育与培养,特别强调了文化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健康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点更加难能可贵,她竭力提倡孩子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外生活,包括兴趣小组的活动,并一贯主张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她看到了物质需求以外的精神财富对青少儿启发与帮助的无可限量。正如当下不断发展中的少年宫,作为孩子们在闲暇时间学习人文、艺术和科学,认知朋友、家庭和社会,培养兴趣、爱好和情感,进行表演、游戏和锻炼的公共平台延续至今,包括目不暇接的青少儿文化艺术培训机构,可谓是对宋庆龄先生在青少儿教育未竟事业最好的继承。我也通过几十年来在高校、各大青少儿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机构的实践教学,其中还有依托北京市教委等项目打造了30多个舞蹈美育实训基地,为青少儿文化艺术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此中加深了对少年儿童工作意义的理解,深刻领悟了宋庆龄先生的教育思想,通过文化艺术“培养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三、跟进时代,始于创新,关注儿童文艺作品的价值创造

  1979年2月,宋庆龄在《致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信中说:“我创办儿童艺术剧院,是为了演出儿童剧,通过儿童典型形象,感染儿童,使他们有文娱生活并寓教育于文娱中。”宋庆龄很重视对于少年儿童的社会教育形式和内容,如她竭力倡导儿童剧内容的改革,多次给剧院领导写信,要求他们创作出更多新的优秀剧目,所创作品要形象生动,故事浅显易懂,更能感染儿童,为儿童所理解。宋庆龄认为:“好的文艺作品不仅启发儿童求知的渴望,帮助儿童的智力发展,并且能在纯洁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优良品质的种子”,她强调“文艺作品对培养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具有诚实、公正、坚忍和负责的品质,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爱好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起了积极的作用”。她还号召文艺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孩子们精神食粮,让儿童读物更好地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希望所有的文学作家、艺术家们把为儿童创作列入你们每年的创作计划中,并鼓励和帮助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为儿童创作。

  宋庆龄在青少儿文化艺术创作与教育领域的先念,即便放于当下的文艺工作中也极具指导意义,用文艺作品中深刻的内涵、生动的典型形象打通孩子们与知识、道德、科学、艺术的桥梁,激励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是为最佳途径。正如宋庆龄传扬至今的名言:“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最宝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其中一定可以包括饱含真善美的优秀文艺作品,以及为参与到其中的孩子们建立起健康、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是我们文艺教育工作者可以为青少儿群体努力创造的。在我的青少儿舞蹈艺术创作工作中,也时刻警醒自己,一定要保证作品对青少儿成长过程的健康启发、正确引领,就在刚结束的《典故城奇妙夜》童话舞剧的创作中,我带领硕博团队立足中国传统文学典故,用童真童趣的艺术表达,为孩子们打开了了解、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窗,这一舞剧作品也切实体现了宋庆龄先生对儿童文艺作品创作与教育的思想理念。

  四、结语

  宋庆龄先生为中国儿童的教育发展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在她病重期间依然关心儿童事业,1978年5月2日,她在《人民日报》发表《更好地为下一代着想》,呼吁社会各个方面都来关心儿童成长,14日,她在病榻上为“六一”儿童节报告会写了《我的心和你们一起跳动》的贺信,在她逝世前的一个星期,还撰文祝愿“小树苗健康成长”。她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心系少年儿童,为中国儿童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无疑是而今以及未来所有青少儿教育工作者的一面镜子,她为我们传递的思想财富,在青少儿教育发展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一名中国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者,将坚持以宋庆龄先生为典范,用满腔热情关怀新一代成长,用专业艺术教育服务青少儿人才培养。(作者:田培培 供稿:理事处)

 

文章来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官网——理事有话说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