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先生堪称我国对外传播的先行者,她一生创办了《中国论坛》、《中国呼声》、《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简称《新闻通讯》)和《中国建设》(现为今日中国)等多种对外宣传报刊,并为这些报刊撰写了大量的稿件,对说明和宣介新中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宋先生的对外传播工作中,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直贯穿始终。
一、用事实影响人
众所周知,宋先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她的英语好,也非常了解西方文化,同外国人沟通没有语言障碍,她身体力行,为对外传播定下的宗旨就是“用事实说话”。宋庆龄曾说:“我们能够,而且必须,把事实报道出去,把各国之间友好的真正基础保持下去。我想我们刊物一直是这样做的,我觉得应该继续这样做”(见宋庆龄-二十世纪伟大的女性第561页)。她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周恩来的肯定。
在日常的对外刊物的报道中,宋先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要求作者一定要说真话,对读者讲事实和真话。她对一些媒体不讲真话感到无法容忍和非常愤怒,她在1947年6月27日写给爱泼斯坦的信中写道:“许多事情的真相都被严重地掩盖着…”同时,对爱泼斯坦写的书表示了肯定,你的书“确实揭示了他们真实行为,这很好”(见宋庆龄与爱泼斯坦往来书信选第28页)。可见,她在对外传播中一以贯之强调的都是“用事实说话”,正是她一直坚持这一信条,才使得众多的外国读者相信中国革命,相信新中国,现在,这一原则也成为我们对外传播工作的一个基本方针。
二、用真情感染人
宋庆龄待人接物都是满含深情,对朋友、同事更是如此。她同许多外国朋友都有长期通信的习惯,在通信交往的字里行间,既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也体现出她各方面的细致入微。她同爱泼斯坦的友谊深厚,两人的通信经人整理出版了一本书。她非常喜欢孩子,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嬉戏。也喜欢养鸽子,鸽子象征着和平,孙中山先生也喜欢鸽子。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看着它们。她学会鸽子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就都飞回来。
宋庆龄先生的真情感染了许多国际友人,他们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和坚定的支持者,并心悦诚服的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服务。如爱波斯坦、柯棣华、巴苏华、卓克华、木克华、爱德华等等,她同这些外国人坦诚沟通,解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和国民党的无能和腐败,他们在宋先生的真情感召下,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其中,柯棣华在1941年1月被任命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院长,继承了白求恩大夫的未竟事业,后来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光荣的一名正式成员。
三、用观点引导人
宋庆龄对对外传播有深刻的理解,她强调,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让读者去猜去想。1959年,宋庆龄在读了新西兰作家詹姆斯·贝特兰写(保卫中国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的《青年旅行者在中国》后回复他说:“写关于中国的书,同写其他任何一本书一样,问题通常在于作者决定站在什么立场和什么高度去看待事物。有的人在写作中可能对几种观点都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但这样做只能造成读者的思想混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叙述中每件事情要么全黑,要么全白,但是在观察一些事物时,人们最终总会得出一种肯定的倾向或得到一种清晰的印象。对此,人们必须做出某种选择”。(挚友情深宋庆龄与爱泼斯坦书信集第128页)
宋庆龄先生从人民的立场出发,从我党的理论高度和人民的利益角度,对读者推心置腹讲心里话,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使广大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我党的政策,尤其使许多外国读者认识到事实的真相,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革命主张,从而坚决支持我党的革命事业。
宋庆龄先生把自己的宽广胸怀、真知灼见、深厚情感融入到对外传播的事业中,是我们后来者永远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作者:呼宝民 供稿:理事处)
文章来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官网——理事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