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 学习园地 | 项目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走近宋庆龄 | 联系方式 | ENGLISH


每日学习
每日学习

教育品牌
宋庆龄幼儿园
和平天使幼儿园
 
每日学习
【每日学习】宋庆龄儿童教育思想的源泉(十一)
时间:2020/1/2 访问次数:1749


 同时代教育家的影响

 

作为一位影响广泛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宋庆龄善于借助各类社会资源、进步力量、专业团队开展工作。她与多位教育家都有合作并结下深厚友谊。1931年,宋庆龄与蔡元培、鲁迅等,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共同营救遭受迫害的共产党人和民族精英。1946年,支援陶行知和他的学生汪达之创办的儿童少年团体——新安旅行团,提供资金,支持开展活动。陶行知先生逝世,宋庆龄亲笔题词“万世师表”,表达哀悼崇敬之情。同样,宋庆龄开创的事业也得到这些教育家的大力声援和帮助。1946年,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筹办儿童读书阅览室,陈鹤琴予以支持并赠《万有文库》全套。阅览室开幕时,陈鹤琴出席并致辞。1949年,张乐平受宋庆龄之邀,协助中国福利基金会举办“三毛乐园会”和“三毛原作展览”,募集捐款救助贫苦儿童和流浪儿童。这些大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对宋庆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宋庆龄曾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在劳动群众集聚区开设儿童福利站,为贫苦儿童提供免费受教育的机会。儿童福利站最有特点的工作之一是进行群众性扫盲的识字工作,采用的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小先生”制。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郊区举办工学团,把穷苦儿童在谋生活动中组织起来,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活动,效果迅速且良好。宋庆龄很赏识这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方法,将其运用在儿童福利站中。1948年在给海外友人的信中,她介绍了具体做法,基金会开办免费晚间和日间扫盲班,帮助一部分儿童学习数学、卫生、阅读和写作课程。这批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把学到的知识转教给邻里中其他失学的儿童,做他们的“小先生”。这些儿童有人力车夫、三轮车夫、小贩、失业工人、报童,以及捡煤渣、拾垃圾、擦皮鞋的贫苦儿童和流浪儿。孩子们在此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培养了自主管理能力和高度责任感。
宋庆龄与这些教育家们在教育思想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因为他们对教育的思考和憧憬是同时代的产物,一方面促成了这些心怀美好憧憬的大师们关于未来共同的梦想;另一方面,也丰满了开拓儿童教育创造性实践中孕育和发展出来的儿童教育观。这些共通之处从侧面印证了宋庆龄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悉心研究,让人不得不佩服宋庆龄在教育领域的聪明才智,也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了。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论她的教育理念,不难发现她与同时代的著名教育家,如陶行知、陈鹤琴等大师,他们对儿童的关爱,对教育的重视,忧患之心、爱国情怀如出一辙。

 

文章摘录自《为国树人 缔造未来》,中国中福会出版社,沈媛媛编著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