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上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新华社图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世界百年变局中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体的前进方向。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并被纳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诞生于亚洲并迅速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循。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倡国之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集中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国际关系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为国与国之间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的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传播、实践进程中,宋庆龄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宋庆龄对倡导传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独特贡献
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是新中国重要领导人,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望和广泛影响力。作为中国共产党最亲密的同志,新中国成立后,她积极发挥特殊作用,紧密服务党和国家外交目标任务,坚定投身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扩大国际影响、保卫世界和平、争取人类进步伟大事业。宋庆龄面向国际社会、站在国际交往最前沿大力倡导并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了大量富有开创性且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立、传播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
一是一以贯之秉持和平理念。宋庆龄一生坚守强烈的爱国主义信念和保卫世界和平的历史使命,在各个历史时期积极参与国际反对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先后当选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执行主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等职务,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带头参加声势浩大的和平签名运动,荣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在保卫世界和平运动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巨大。
由于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宋庆龄荣获1950年度“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图为1951年9月18日,宋庆龄在北京接受获奖证书和奖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供图)
二是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主张。1951年,宋庆龄在世界和平理事会杂志《保卫和平》上发表《论和平共处》一文,阐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和平共处提出的背景”“拥护和平共处是软弱还是强有力的表示”“当前形势下和平共处是否可能”“谁在阻挠和平共处”“如何具体实施来保证和平共处”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和平共处主张的必要性、可行性。她坚信和平共处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软弱的象征,是“建立在绝大部分人类要求和平的事实上”,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真理。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例,强调指出和平共处可以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应遵循的基本外交原则,是挽救紧张局势、避免战争的唯一选择。她广泛呼吁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战争,保卫和平,“把一切宣称他们愿意争取和平的人们在世界和平理事会下团结起来,领导争取和平共处的斗争!”
三是广泛传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中缅发表包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联合声明后,宋庆龄即通过撰文、公开演讲等方式大力宣传。1955年3月,万隆会议召开前夕,宋庆龄公开发表《五大原则》长文,较早地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及其重大历史意义进行阐述。她认为“五项原则在各方面表达了亚洲一切国家人民的最真实的愿望”,并坚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成为国际行为的标准、为“协商解决东西方之间的未决问题”提供出路,积极推动五项原则在亚洲获得广泛认可,同时促进非洲及更多新独立国家逐渐认同。万隆会议召开时,她又发表《亚洲和非洲的新纪元》一文,赞颂亚非会议的历史意义,“觉醒了的亚非各国人民的决心是,迅速消灭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旧模式,建立自由国家之间健全交流、各国人民之间一律平等的新模式”。1955年10月,宋庆龄在自己亲手创办的外文刊物《中国建设》上发表《维护和平的新力量》一文,强调各国实施五项原则是维护和平的新力量,推动五项原则成为世界更多国家间的行为规范。此后,她坚持不懈面向国际社会阐释、宣介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传递中国和平声音,在国内外发表大量演讲、文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斗士”。
宋庆龄亲自创办的《中国建设》杂志。(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供图)
四是在对外友好交往中坚定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宋庆龄充分利用她担任国家和诸多民间组织领导人身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对外交往中。她通过向印度中国友好协会举行的庆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声明签署周年纪念活动致贺信、出席中尼签订边界问题和经济援助协定签字仪式等,高度赞扬五项原则为和平协商国际紧张局势提供出路,努力推动五项原则成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国际准则。在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她先后出访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尼、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密集出席群众性集会、发表公开演讲,深入阐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为五项原则是各国人民间“日益发展的诚挚关系和合作的基础”,亚非会议开启亚非两洲新纪元,“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她所到之处,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热烈欢迎,在当地华人华侨、社会工作者、妇女团体中引发巨大反响。她支持同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关系,向世界发出中国致力于“和平、进步、正义”的呼声,表达中国愿意“按照这个精神谋求同东西方一切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包括美国在内”。宋庆龄积极活跃的对外交往,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同,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关系作出了卓越贡献。
宋庆龄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理念和精神风范
宋庆龄是新中国和平友好使者,将毕生精力献给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她在同各国交往中,以崇高的精神风范、独特的气质魅力和高超的外交艺术赢得中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崇敬。她在坚定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所展现的重要理念和精神风范,对于今天加强对外民间友好交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是坚定和平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宋庆龄指出“和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中国在同亚洲及太平洋国家保持来往的数千年中,“不曾有过好战的举动”,并且坚信中国必将以自身对和平的热爱“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她善于借重中国同周边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历史渊源,推动周边国家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广泛共鸣。
坚持从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独立自主发展和平友好关系,在今天更显其重要性。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其凝聚东方智慧,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同球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是坚信人民是推动世界和平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宋庆龄在国际交往中重视人民的力量,始终站在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的立场上,表达人民的愿望和呼声。她认为“人民都爱好和平、愿望和平”是不变的真理,人民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体。她曾在《人民能够扭转局势》一文中提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交往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方式。在亚太区域和平会议的开幕词中,她指出当前工作的中心就是“动员人民”,要动员人民的力量用以停止一切战争,并且用真诚协商的方法谋得和平解决。她同各国的和平民主人士保持着友好联系和深厚友谊,团结了一大批国际进步人士和友人。当时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不承认立场,她特别注意把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区别开来,专门对美国朋友发表录音讲话,相信“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在内,都希望世界能够通过协商而不是诉诸武力来解决它的问题”。
今天,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诉求日益高涨,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今天更需要坚定人民立场,植根人民,依靠人民,动员人民,牢牢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6月26日,2024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文化小大使”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供图)
三是坚持和平要通过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去争取。旗帜鲜明反帝、反殖、反霸,以斗争求和平,贯穿宋庆龄为和平奋斗的光辉人生全过程。宋庆龄反对“泛和平论”,始终认为和平与民族独立不可分离,指出“和平必须建筑在一切民族平等和各国建立互利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各国人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按照自己最大的利益,不受外来干涉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的时候,这一切才有可能”。她在《论和平共处》中点明了“是谁在阻挠和平共处的实施”,认为应当尽可能认清美英统治集团表面上呼喊和平,实际上却是不断在世界各地运军火、建军事基地的“战争贩子”本质。她明确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美国拼凑“东南亚条约组织”有鲜明区别,一针见血指出该组织是挂着“美国制”字样的军事条约,斥责该组织企图“破坏日内瓦会议的结果和干涉亚洲各国的内政”。
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少数国家热衷搞“小院高墙”,组建封闭排他“小圈子”,操弄集团政治,损害他国安全和利益。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守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到旗帜鲜明,站稳立场,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反对一切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
四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五大原则》一文中,宋庆龄对当时国际上一些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新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对立起来的奇谈谬论予以驳斥,准确表述台湾问题与五项原则主张之间的关系,一针见血指出“解放台湾不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外交政策问题……纯粹是一个内政问题”,坚决反对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外交政策混为一谈。当年,美国统治集团提出“停火”和“两个中国”,通过鼓吹“不使用武力”扮演“和平的缔造者”形象,从而影响公众舆论,真实意图是对中国形成一种压力,迫使中国“为了和平的利益”放弃台湾,“企图使我们的国内政策和我们的外交政策自相矛盾”,使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复杂化。1958年,台海局势在美国干涉下骤趋紧张,宋庆龄再次公开发表声明,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以“我们爱好和平,需要和平,但是绝不祈求和平”的姿态展现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主权平等,国家交往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是“黄金法则”。当前,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坚持主权平等的原则、夯实相互尊重的基础、实现和平安全的愿景、汇聚共筑繁荣的动力、秉持公道正义的理念、展现开放包容的胸襟。要始终对外部干涉保持高度警惕,坚决反对某些势力混淆国际问题与国家内部事务、干涉别国内政、挑动战乱纷争的图谋,毫不动摇坚持包括台湾问题在内、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的中国内部事务不容任何外来干涉原则立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23年9月,东北亚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云南分团在昆明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韩国SK集团主办。图为多国青年体验华能石林光伏发电项目。(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供图)
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老一辈领导人倡导和一代代人接续努力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经70年岁月洗礼,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财富。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习近平主席立足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现实,着眼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和合共生,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的时代内涵,为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正能量,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弘扬与升华,开辟了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情怀和历史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为国际社会和平稳定指明方向和路径。
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完成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进行中。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身职能职责,积极开展具有基金会特色优势的对外友好交流,传承宋庆龄崇高精神,弘扬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继承发扬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学习宋庆龄对外工作的精神风范。坚持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信念,坚持原则,与时俱进,在对外交往中进一步培育和树立守正创新的大国气派、立己达人的世界情怀、开放包容的宽广胸襟、重情尚义的崇高品格,展现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
二是秉持深厚的人民情怀,促进民间交往、民心相通和人民相知相亲。遵循“和平、统一、未来”的基金会宗旨,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紧紧围绕服务新时代元首外交和国家总体外交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外民间交流,增进人民友谊、国际友好。充分发挥基金会作为人民团体和公益组织的特色优势,推动同各国在青少年、公益、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邀请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南方”国家和美欧国家青少年参与各类交流活动,引导和吸纳更多中外机构人士参与到增进民间交流、人民友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三是着力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宋庆龄为新中国和平外交不懈“鼓与呼”的精神风范,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挖掘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长期交流互鉴的珍贵史实和生动实践,不断丰富创新民间交流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丰富对外工作的文化内涵。用外方听得懂、易理解的方式,努力讲好宋庆龄作为新中国和平使者的生动故事,讲好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讲好中国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推动不同文化文明在平等相待、互学互鉴中兼收并蓄、交相辉映,努力汇聚起推动人类进步的强大合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民意基础。
来源 | 《当代世界》杂志
转载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